〖A〗、门诊流感样病例占比上升:根据统计数据,门诊流感样病例的占比已经显著上升,这直接反映了当前流感病毒的活跃程度。南北差异:北方地区由于气温较低,流感病毒传播更为迅速,因此上升趋势更加陡峭。而南方地区虽然气温较高,但流感流行也相对滞后,未来可能会迎来一波高峰。
〖B〗、首先,对于普通感冒,大多数情况下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,这类感冒通常可以自愈。建议患者充分休息,多饮水,并且可以适当服用中成药,如双黄连口服液、蓝芩口服液、连花清瘟胶囊、金花清感颗粒等,以缓解症状。另外,西药方面,可以选择复方氨酚烷胺片、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等来治疗。
〖C〗、流行性感冒:通常选用金刚烷胺、利巴韦林、奥司他韦、银翘颗粒、莲花清瘟胶囊、金花清感颗粒等药物治疗,体温超过35℃以上时,可服用阿司匹林、布洛芬等药物降温; 病毒性咽炎:可口服利巴韦林颗粒、蓝芩口服液、蒲地蓝消炎口服液、清开灵颗粒、板蓝根颗粒等进行治疗,症状严重者可能需要静脉输液。
〖D〗、在流感高发季结束之前,不要去人口密集又不通风的场所,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、公交、的士时,请及时带上口罩,暂停食用油炸和辛辣食物,通过水果或补剂及时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。除此之外,家长要嘱咐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勤洗手、多漱口。冬季室外气温低,房间内也要多通风,保持空气新鲜。
〖E〗、与岛内相比,岛外片区发热门诊少,压力更大。在医院扩充诊室的同时,市卫健委也紧急调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科医生前往医院支援。
〖F〗、从10月份开始,各种呼吸道病原体在人群中广泛传播,导致不少人连续中招,经历了长时间的病痛折磨。这一现象背后,是多种病原体如支原体、流感病毒(包括甲流和乙流)、腺病毒、合胞病毒、鼻病毒以及新冠病毒的混战。
〖A〗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日发布了今年的第30期英文周报,详细公布了今年1-3月中国境内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情况。根据周报数据,第一季度各传染病发病人数排名前十的疾病中,流行性感冒位居第一;而在各传染病死亡人数排名中,艾滋病则高居榜首。
〖B〗、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并发症、降低病死率、缩短住院时间;发病时间超过48小时的重症患者依然可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。易感人群 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。具有高流感并发症风险的人群包括5岁以下儿童、65岁及以上老年人、孕妇以及患有哮喘、糖尿病、心脏病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。
〖C〗、山东省2019年8月法定传染病疫情中,死亡31人的病例集中在乙类传染病,主要病种为病毒性肝炎、肺结核、梅毒等;丙类传染病无死亡病例,需重点防范乙类传染病中的高发病种及丙类中的感染性腹泻病、手足口病、流行性感冒。
当前疫情现状 流感监测数据:中国疾控中心2025年第40周周报显示,南、北方省份流感活动均处于低水平,仅南方个别省份略有上升,全国报告11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,未出现新冠疫情相关异常波动。
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仍存在一定的动态变化,声称“新冠又来了”不能简单判定真假。一方面,新冠病毒持续存在且不断变异,世界各地都还有病例发生,国内也会有散发的感染情况。新的变异株可能导致部分人群再次感染,所以从病毒传播未停止角度,有“又来了”的现象。
新冠病毒仍在流行,“新冠又来了”不能简单判定为真或假传闻。 真实情况方面:新冠病毒持续变异存在,在人群中时有传播,部分地区监测到新增感染病例,一些人也出现感染症状,这是客观存在的疫情反复。
新冠又来了这一说法并非指新冠病毒完全消失后再次来袭,而是基于多种因素的综合表现,这一说法是真实的。具体来说:新冠病毒的变异:新冠病毒自首次发现以来,已经产生了多个变异株,如Delta和Omicron等。这些变异株具有更高的传播性、更强的致病性或能逃逸免疫反应等特点,导致疫情控制更加困难。
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动态变化中,“新冠又来了”这种说法有一定依据。从实际情况来看,新冠病毒一直在持续变异,全球部分地区仍有不同规模的疫情反复。国内也不时有散发的感染病例出现,一些医疗机构也在持续监测到新冠病毒。
当地时间2月22日,柬埔寨东南部波萝勉省一名11岁女孩因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死亡,这是该国2014年以来首例人感染H5N1病例。病例详情:该女孩于本月16日开始出现高烧、咳嗽、咽痛等症状,随后被送往首都金边的医院接受治疗。22日,她被确诊感染H5N1病毒,并很快死亡。
1997年8月,香港报告了全球首个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死亡的病例,死者是个3岁男孩;在那次的禽流感爆发中,共有18个人受到传染,6人死亡,香港杀鸡150万只; 2003年2月,香港再次出现H5N1病毒,两人受到传染,一人死亡; 2003年12月,越南出现第一个人感染H5N1病毒死亡病例,死者是个8岁女孩。
月下旬,柬埔寨卫生部门还报告了一名11岁女孩死于H5N1禽流感人感染,卫生部门在排查密切接触者时,还发现她的父亲也感染了该病毒。目前仍不清楚柬埔寨两起病例是“人传人”,还是父女俩分别与感染H5N1病毒的动物接触。
年4月末在中国中部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发生的6 000多只候鸟因感染高致病性H5N1型病毒而死亡的事件是极不寻常而且可能是史无前例的。在此事件之前,野生鸟类死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情况罕见,通常作为孤立的病例在禽类疾病暴发飞行距离之内发生。
经专家认定,导致这次疫情的“罪魁祸首”正是H5N1型禽流感病毒。此后,病毒出现变异。1997年8月,香港一名3岁男童因感染禽流感而死亡。这是全球首宗人类感染H5N1的个案。 2003年3月,禽流感袭击了荷兰。3月1日,荷兰东部的6个农场中发现了H7N7型禽流感病毒。到3月3日,有禽流感疫情的农场已增至13家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